嗜甜易濕重、多面油?中醫解析油脂分泌旺盛成因+控油茶療及湯水推介
Editor:Blaire
炎炎夏日,加上罩不離面,令皮膚喘不過氣來,擁有油性肌的女性一定相當困擾。不過深層清潔、補濕控油法、控油底霜都只是治標不治本,原來面油是跟身體的濕重有關,今次就請來香港註冊中醫師倪詠梅從中醫角度解析油脂分泌旺盛成因,並推介控油茶療及湯水!
在 Instagram 查看這則貼文
從中醫角度來看,面油是由濕重而引起的。適量的水份(濕)可滋潤五臟及肌膚,可是當我們的水份代謝出現問題,水份不能正確運用,就會變成「廢水」,即是濕,停留在身體每個角落,這些「廢水」在身體各處會變為不同形態,如在肺就會變成痰,在臉就會變成面油。
如面油一樣,適量的面油可以潤澤肌膚,減慢皺紋生長,可是過多的面油就會令人覺得黏膩,甚至阻塞毛孔,引起黑頭、暗瘡、皮膚敏感等問題。
在 Instagram 查看這則貼文
倪醫師指出,「濕」是從環境和飲食。春夏、陰雨天油性肌會覺得特別難受,是因為環境太濕,從而身體的濕亦會增加,臉油也會加劇,這是很難改變的,唯有多開抽濕機。
平日的飲食習慣亦是令面油反覆難以控制及出現暗瘡的主因。女生都愛的甜食,從中醫角度來說是生濕的,如糖果、朱古力、含糖飲品,包括紙包飲品、手搖茶、果汁、濃甜水果如葡萄、荔枝、龍眼、芒果等、蛋糕甜品、雪糕等,都是容易造成濕重的食物!
在 Instagram 查看這則貼文
倪醫師指,曾經有個案,病人十分嗜飲紙包檸檬茶,每天必須喝兩包以上,自從戒掉這個習慣,配合中藥一同調理,面油問題即大為改善。因此倪醫師建議有面油問題的女生平日飲食應盡量少甜,飲品亦應選無糖的、飲料走甜、戒吃糖果等,有助減輕面油。
在 Instagram 查看這則貼文
其他生濕增加面油食物如海鮮、含大量脂肪食物,如薯片、煎炸食物、肥牛,奶製品如全脂奶、煉奶、花奶、芝士、乳酪,也應少吃為妙!
材料:生熟薏米10克、菊花 4朵、馬蹄5粒、水1公升
做法:馬蹄去皮。水沸後加入所有材料大火煲20分鐘,中小火煲30分鐘即成。
功效:薏仁可美白去濕,馬蹄清熱利水,加入菊花去頭面部熱,可減輕面油泛紅的問題。
材料:白朮 6克、茯苓 6克、芡實8克、淮山6克、陳皮半片、腰果10克、冬瓜200克、水1.5公升
做法:
1. 陳皮浸軟,餘下藥材略洗。冬瓜切大塊。
2. 水滾後下所有材料。大火煲30分鐘後,中小火煲40分鐘即可。
功效:白朮、茯苓、芡實、淮山強化脾胃功能,提高水份代謝能力,冬瓜利水,合用可改善因多吃含脂肪食物帶來的面油。
鳴謝:註冊中醫師倪詠梅
香港中醫藥管理委員會註冊中醫師
如果想了解更多有關中醫美容養生的資訊,歡迎到 Facebook專頁查詢。
https://www.facebook.com/TCMNgaiwingmui